第104章 (2 / 3)
因此专门的故事报纸才会用如此快的速度出现。
“儿子还有一想法。”看着康熙对自己方才的提议都十分赞同,胤礽便再次说起了另外一件事情。
“报纸已经出现在京都各个角落,儿子认为也可以适当在报纸上打广告。”这个想法是胤礽在看到胤禔手中的故事报纸之后,突然之间出现的。
小娜的播放的视频中,大家打广告总是用视频播放,不过此时的大清并没有那么多新奇的东西,如今的报纸已经足够用了。
尤其是报纸已经在京都百姓的身边快速传播开来。
现在报纸依旧是翰林院在日常支出,并没有什么盈利,但若是加上广告,便又是一件充盈国库的事情。
况且翰林院的报纸不仅发行在京都,在各个地方都有发行,每个地方的百姓都要去听报纸上的内容,对于商人来说是一件极大的便利。
“你倒是好想法。”康熙说着将自己桌案上的一份奏折递给了胤礽,“你瞧瞧,这是翰林院昨日送上来的折子。”
“这些商人倒是眼睛乖觉。”
报纸的出现虽然还没有多久,但灵敏的商人已经看到了报纸能够给自己带来的潜在利益。
因此特意写了信件投到了翰林院的投稿专用箱,询问每期报纸能否占有一小块角落,来为自己打广告。
除此之外,翰林院还说了自己的现状。
最初翰林院的审稿部只有小猫三两只,翰林院的大臣也会自己写文章刊登在报纸上,因此重点审核的便只有每一期的小故事,但现在不仅投稿的人越来越多,还有许多书商都找上们来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
“儿子还有一想法。”看着康熙对自己方才的提议都十分赞同,胤礽便再次说起了另外一件事情。
“报纸已经出现在京都各个角落,儿子认为也可以适当在报纸上打广告。”这个想法是胤礽在看到胤禔手中的故事报纸之后,突然之间出现的。
小娜的播放的视频中,大家打广告总是用视频播放,不过此时的大清并没有那么多新奇的东西,如今的报纸已经足够用了。
尤其是报纸已经在京都百姓的身边快速传播开来。
现在报纸依旧是翰林院在日常支出,并没有什么盈利,但若是加上广告,便又是一件充盈国库的事情。
况且翰林院的报纸不仅发行在京都,在各个地方都有发行,每个地方的百姓都要去听报纸上的内容,对于商人来说是一件极大的便利。
“你倒是好想法。”康熙说着将自己桌案上的一份奏折递给了胤礽,“你瞧瞧,这是翰林院昨日送上来的折子。”
“这些商人倒是眼睛乖觉。”
报纸的出现虽然还没有多久,但灵敏的商人已经看到了报纸能够给自己带来的潜在利益。
因此特意写了信件投到了翰林院的投稿专用箱,询问每期报纸能否占有一小块角落,来为自己打广告。
除此之外,翰林院还说了自己的现状。
最初翰林院的审稿部只有小猫三两只,翰林院的大臣也会自己写文章刊登在报纸上,因此重点审核的便只有每一期的小故事,但现在不仅投稿的人越来越多,还有许多书商都找上们来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