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5章 (1 / 3)

        三日之后集中考试,考试中名次在前一百名的人,可以正式进入学堂之中。

        将这一百个学生分为两个班,为他们找寻老师,提供笔墨纸砚。

        胤礽虽然普及教育的心情很急切,但是开办这样的学堂并不是没有规划的。

        他让自己身旁的管事宫女盘点过自己的私库,供养一百个学生绰绰有余。

        胤礽的私库财富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,康熙的赏赐,赫舍里家中每年的供奉,还有现如今当初仁孝皇后留下的财产。

        而胤礽在宫中一应都有康熙照应,根本没有花钱的地方,他自己平日里也并没有收集各种古典东西或者珍奇宝藏的爱好,私库中的钱并不少,至少开办一个学堂绰绰有余。

        看着康熙走起的眉头,还没有散开的迹象,胤礽也不着急,反而解释得更加仔细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一百个学生之中,在经过三年的学习之后会再次分流。

        由老师推荐和平日里的课业水平作为依据,觉得有天赋能够冲刺科考的人选,则会继续读书。

        若是没有天赋,觉得四书五经,策论八股文有些吃力的学生,则会被胤礽分流出来学习各种技术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现如今的匠人都偏于保守,有手艺之后总是偏向传于自家人,若是想要拜师,须得经过好些年的考验,才能学到真正的手艺,儿子觉得这些都太慢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我大清想要发展,必然是底层的百姓除了种地之外,必然要有另外一本养活自己的手艺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所以儿子想将这些没有科举机会的学子们分流成为匠人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胤礽抿唇,看康熙依旧没有说话的意愿,再次补充道:“儿子认为我大清应该提高匠人的地位,若是匠人研究出来有用的东西,应该大肆嘉奖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胤礽看过小娜给出的视频,视频中但凡是参与研究的人员,在生活之中都会得到优待,而且社会身份并不低,在生活中很受人尊敬,同大清这些匠人完全不是同一水平的对待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
辞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