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9章 (2 / 2)

        一想到这点,苏梦枕就觉如鲠在喉,心里膈应得慌。

        只是他这边还未实施举措,那赵佶就已先亲笔御书了个匾额,这算盘珠子几乎都要嘣到他脸上来了。

        送走了诸葛神侯,留下杨无邪安置那方御赐牌匾,苏梦枕回到玉峰塔上,沉默着从袖中抽出红袖刀,神色漠然地抚上了刀身那一抹艳红脊骨。

        苏家曾经是应州的名门望族,也曾有过满门忠烈的时候,只是那份忠烈是对家国天下,而非上位之人。

        应州之乱后,故土不再,苏遮幕手把手创建金风细雨楼,后半辈子苦心孤诣,半生都在为收复燕云十六州而奔波操劳,这是父亲一生的心愿,也是苏梦枕的心愿。

        收复失地,还我河山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也是苏梦枕的梦。

        而今坐在皇位上的赵佶,昏聩无道,任用奸佞,剥削百姓的应奉局,造作局,花石纲,哪个不是他上位之后所干的好事?

        即便是赵佶最心爱的「左元仙伯」蔡太师,最开始的确是因为一身文采斐然而被任用,后来连番的提携重用,无非就是因为蔡京说话做事极对赵佶心意,倡为“丰、亨、豫、大”之说,劝说赵佶尽情放纵,奢侈享乐。

        可是这供其享乐的钱财,又要从何处敛呢?

        有权有势的世家贵族动不得,那自然就只能借新法变革之名,行苛政暴政之实,从百姓的身上层层剥削,积少而成多。

        如今的朝政乌烟瘴气,莫不是视官爵财物如粪土,累朝所储扫地矣。

        弑君一事,彼时的苏遮幕其实也曾有此想法,当年应州生乱,苏家在应州经营势力立足多年,又有无数江湖英豪前仆后继,为抵抗辽军奔赴而来,若非赵佶那厮一身的软骨头,既怕事又不作为,朝中奸佞当道,有细作里通外敌,应州又怎会全盘沦陷?苏家又何至于满门被灭?!

        之所以不曾真正实施行动,无非是因为一直以来金辽在外环伺,虎视眈眈,如若朝堂上贸然改换皇帝,恐生内乱,而一旦朝政生乱,只会给外敌可趁之机。

        然而金风细雨楼坐落天泉山,在皇城脚下坐大势力,也未必没有一丝威胁皇权的意思。

        天泉山下一泉眼,塔露原身天下反。

        只是这皇帝该如何换,如何反,还须有个详尽的计划才是,至少有一点必须掌控好,那就是要“快”。

        【本章阅读完毕,更多请搜索看言情小说网;http://www.kanyanqing.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】
辞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