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9章 振东主任,你这不报个新项目?(4k) (2 / 7)
看完设备介绍部分之后,高振东有点儿哭笑不得,这个狗系统,你说它严格吧,它还算是帮你卡了个bug,你说它宽松吧,实际上你又没占啥便宜。
系统基于现有技术基础,给高振东整了一个技术极限内的热像仪。
——线阵列扫描热成像仪。
这东西本来是到了70年代后才出现的。
简单说就是,按照59年这个技术基础来说,别说高分辨率了,就是128*128的红外成像单元都是不可能做到的,这涉及到一整套相关技术。
但是到了70年代的时候,终于解决了材料一致性问题,但是没有日后的集成半导体技术,没有办法把上万上十万的的红外探测器单元集成到一块平面上。
因为每个分立单元至少要接两根线,是物理意义的两根,而且这么多的单元,一致性非常难做。
而一个能接受的图像,分辨率至少数万像素起。
研究人员灵机一动,诶,我拿少量一致性好的探测器单元,排成一列或者几列,这样线不就少了嘛,一致性也好做。
虽然线少了,但是很明显,不论1*100还是2*100的分辨率,都是没法成像的。
于是研究人员又抖了个机灵,我让这个线状的红外探测器阵列,动起来,在成像范围内一行一行的成像,再把图像拼起来不就行了?
于是,在加上一级制冷、真空杜瓦瓶绝热、含锗红外光学器材这些不算太夸张的技术之后,线扫描红外热像仪就出现了。
哪怕到了高振东前世,线扫描也仍然是低成本热像仪的主流技术之一。
系统就是给高振东弄了这么个东西,1*120的线阵列,实现320*240的热成像分辨率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
系统基于现有技术基础,给高振东整了一个技术极限内的热像仪。
——线阵列扫描热成像仪。
这东西本来是到了70年代后才出现的。
简单说就是,按照59年这个技术基础来说,别说高分辨率了,就是128*128的红外成像单元都是不可能做到的,这涉及到一整套相关技术。
但是到了70年代的时候,终于解决了材料一致性问题,但是没有日后的集成半导体技术,没有办法把上万上十万的的红外探测器单元集成到一块平面上。
因为每个分立单元至少要接两根线,是物理意义的两根,而且这么多的单元,一致性非常难做。
而一个能接受的图像,分辨率至少数万像素起。
研究人员灵机一动,诶,我拿少量一致性好的探测器单元,排成一列或者几列,这样线不就少了嘛,一致性也好做。
虽然线少了,但是很明显,不论1*100还是2*100的分辨率,都是没法成像的。
于是研究人员又抖了个机灵,我让这个线状的红外探测器阵列,动起来,在成像范围内一行一行的成像,再把图像拼起来不就行了?
于是,在加上一级制冷、真空杜瓦瓶绝热、含锗红外光学器材这些不算太夸张的技术之后,线扫描红外热像仪就出现了。
哪怕到了高振东前世,线扫描也仍然是低成本热像仪的主流技术之一。
系统就是给高振东弄了这么个东西,1*120的线阵列,实现320*240的热成像分辨率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