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言情小说网 > 都市小说 > 都市小说 > 十九世纪就医指南 > 197.手术过半 (3 / 6)

197.手术过半 (3 / 6)

        在切脾之前,手术成功率就超过了七成,现在脾脏切除后,费尔南的生命体征依然平稳,成功率已然超过了八成。

        接下去只要做好脾静脉和下腔静脉的吻合,卡维就可以转向直肠。那儿遭受到了虫卵沉积的炎症刺激,需要在短时间内判断下一步的手术方案。即通过炎症所在位置,选择到底是保肛、弃肛还是索性不手术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给我血管缝合线。”卡维对贝格特说道,“就在箱子抽屉里的一个小瓶子里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这是经过复合编织并浸泡在铬溶液加强了韧度的蚕丝线,比起原来的肠线要细三倍,而韧性却更高。虽然在卡维眼里,它依然是19世纪工业下的拙劣货,可不管怎么说还是要大大好过其他丝线。

        同时它也是接下去血管缝合的关键。

        而只有缝合线还不够,血管缝合还有另一个关键,就是线上的载体,直径更小的血管吻合针和纤细的持针器。

        比起刚才脾脏胰腺所在的位置,下腔静脉要更深入腹腔,周围还有系膜、网膜和大量肠管堆叠。不仅视野难以暴露,操作起来也非常费力。

        人类双手有太多的关节,体积长度都不适合探索这类区域。这在腹腔的浅表层还表现得不明显,一旦手术区域来到深层,只有靠器械来增加长度,减小体积。

        持针器就解决了这个问题。

        考虑持针器的抓持力度和简便的操作手法,以及日渐普及的腔镜,现代外科几乎都在使用持针器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因为下腔静脉位置太深,以我的双手难以处理,所以我选择一把短头钳代替双手夹住缝合针进行缝合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卡维早已习惯这种手术方法,用手直接去拿针反而影响操作。但在外人眼里,用钳子固定缝合针的做法太超前了。而更超前的则是卡维的血管吻合方法,因为需要考虑缝合后的的血管内侧愈合情况,在缝合之前需要剥脱掉血管纤维被膜。1】

        这种在手术中为了更好地愈合而主动创造损伤的做法,其实非常常见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血管吻合本身并不算太难,尤其在有了这些操作器具的时候。”卡维解释道,“重要的是在吻合之后,如何保持血管通畅。而保持血管通畅需要做的就是防止血液在此处凝固,无非就是防止血管狭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说到这儿,他用镊子提拉起血管被膜,用小剪刀剪开,去掉这层被膜:“在缝合血管时,这层被膜很容易被带入血管壁中。一旦进入血管壁,虽然对吻合口本身没影响,但却会阻碍血流运行......”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
辞海